要想吃得安全必须掌握知识

时间:2024-11-04 14:15:08
要想吃得安全必须掌握知识

大陆的“瘦肉精”事件余波未了,台湾的“起云剂”事件又闹得沸沸扬扬。近日传来消息,大陆的部分抽查样品中,也首次发现了塑化剂。

食品安全,牵动亿万人心。要想吃得安全,必须掌握知识。

■夏天到了如何预防食物中毒

天气一天一天地热起来,郑州各大医院急诊科,每天都会遇到几起食物中毒事件。在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展板前,工作人员正在向市民介绍夏天预防食物中毒的注意事项。

●预防食物中毒从科学洗手开始

人的双手,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,会沾染多种细菌、病毒甚至寄生虫卵,市民要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习惯,这样可以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。

洗手简单,但科学洗手很多人却做不到,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确洗手。药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向市民示范了科学洗手的步骤。

首先用流动的自来水把手弄湿,然后涂上肥皂或洗手液,双手互相搓擦至少20秒,以擦出丰富泡沫为度。搓擦的方式包括掌心对掌心、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、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、拇指在掌中转动等。

搓擦完后,彻底冲洗双手。最后,用纸擦干双手,或者用烘手机烘干。

在家做饭时,不仅做饭前要洗手,如果中断做饭去做了其他事,事情办完时也要洗手。处理鱼、肉等生食后,再接触其他食物前,也应洗手。

●熟食与凉菜同样存在危险

市民常认为食用凉菜容易导致食物中毒,而经过烹调的熟食会安全很多。其实不然,做熟的食物冷却到可食用温度时,细菌等微生物便开始繁殖。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,为了安全起见,应尽量趁热进食刚做好的熟食。

提前制作或保存吃剩下的熟食,如果存放时间超过4小时以上,必须牢记把这些食品放在60℃以上或10℃以下的地方,以免细菌滋生。

适宜的熟食储存温度只能减慢细菌的生长,但不能杀灭细菌。再次食用前,应对熟食进行再次加热,加热温度必须达到70℃。

●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冻肉烹调前先解冻

许多食品常被细菌污染,彻底加热能杀灭大部分细菌。加热时,应牢记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必须达到70℃以上,比如煮鸡时,如果骨头附近还是生的,应回锅直至完全煮熟。

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冻肉、冻鱼,烹调时容易受热不均,所以,冷冻肉在烹调前,务必彻底解冻。解冻的方法很多,可以放在厨房自然解冻,也可以放在微波炉里解冻。

■打包食物怎么吃才安全

外国人请客吃饭,以吃干、吃净为荣耀,说明主人点的菜很对客人口味。中国人请客吃饭恰恰相反,如果饭桌上的菜吃得溜光,主人会很没面子,常被认为是菜点少了。为避免尴尬,主人常疯狂点菜,吃到最后,菜还是一满桌。

一桌子剩菜怎么办呢,只能打包。别小看了打包,打包可是大有学问。并不是所有的剩余食物都适合打包,凉菜就不适合,因为凉菜在制作过程中没有经过加热,很容易有细菌,打包回去,吃后容易食物中毒。蔬菜也不适合打包,因为蔬菜富含维生素,而维生素反复加热后会迅速流失,看着还是蔬菜,却没有了蔬菜的营养价值。适合打包的,是可以反复加热的熟食。

打包回家的剩菜最好分类储存,因为不同食物中,细菌的生长速度不同,放到一块储存容易导致食品交叉污染。

剩菜的存放时间以不隔餐为宜,早上剩的菜中午吃,中午剩的菜晚上吃,最好在5~6小时内吃掉。因为在一般情况下,通过100℃高温加热的食物,一定时间内是可以杀灭大部分致病菌的。但是,如果食品存放的时间过长,食品中的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,会释放出大量的毒素,即使再加热,也不能完全破坏和降解这些毒素。

食用打包食物时,要对食物回锅加热或用微波炉加热,加热时要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0℃以上。这是因为冰箱不是“无菌箱”,只能起到抵制细菌繁殖的作用,不能杀灭细菌。如果食用前没有充分加热,食用后易发生细菌感染,引起腹泻。

加热的时间最好控制在4~5分钟,还可以往食物中放些酒、姜、大蒜等作料,一来可以提味,二来可以杀菌。

■识别伪劣食品记住防范“五字法”

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,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。在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,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了伪劣食品的基本特征,并总结了“五字法”,以方便市民识别。这五个字分别是“艳、白、小、低、散”。

●一防“艳”: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,如草莓,像蜡一样又大又红又亮;包粽子的芦苇叶过于发绿,而且无论放多长时间也不褪色,这都有可能添加了过量的色素。

●二防“白”:凡是食品呈不正常、不自然的白色,十有八九会有过量的漂白剂、增白剂、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。

●三防“小”:要提防小作坊加工的食品,这类食品合格率最低,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小作坊出现。

●四防“低”: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“猫腻”。

●五防“散”:散就是散装食品,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、散装熟食、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。

■如何识别问题猪肉

●健康猪肉和病死猪肉识别小常识

首先看猪皮,健康猪肉的皮没有斑点,病死猪的皮上常有红色出血点,也有的会出现红色或黄色疹块。

还可以看肌肉。健康猪肉有弹性,鲜亮有光泽,呈淡红色,切面无血液渗出。病死猪肉弹性差,肌肉呈暗红色,切面常有血液渗出。

健康猪肉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,有光泽。病死猪肉脂肪呈淡红色、黄色,无光泽。

除此之外,市民在购买生鲜肉时,应到正规集贸市场、专卖店、大型超市购买,不要购买一些走街串巷小贩销售的生鲜肉品。购买生鲜肉类时,应查阅摊主是否有“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”,结合郑州市的情况,生猪肉是一头猪一份“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”,牛、羊、禽肉是一个摊位一份“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”。

●如何鉴别老母猪肉

根据肉品安全管理有关规定,老母猪肉不可直接食用。这是因为老母猪肉含有危害人体的物质,叫免疫球蛋白,特别是产仔前的老母猪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更高,食用后易引起贫血。

另外,在老母猪生长及哺乳期间,会使用大量的药物并残留体内。由于老母猪肉内含有大量雌性激素,少年儿童经常食用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。

老母猪的肉营养价值低,味道很差。老母猪的猪皮比一般猪皮厚,毛孔、肉丝粗,有腥味儿,横切面的颗粒大。瘦肉部分呈深红色,比一般猪肉的颜色深。切老母猪肉时,韧性很大,刀一切一滚,容易切滑,俗称“滚刀肉”。

●如何鉴别注水肉

正常的新鲜肉,肌肉有光泽,红色均匀,脂肪洁白,表面微干;注水肉缺乏光泽,表面有水淋淋的亮光。

正常的新鲜肉,用刀切开后,切面无水流出;注水肉切面有水,有时会顺刀流出。

用普通纸贴在肉面上,正常肉有一定的黏性,贴上的纸不容易揭下;注水肉没有黏性,贴纸容易掉。

用卫生纸贴在刚切开的肉上,用手紧压,待纸湿后揭下可以点燃,这说明纸上有油,肉没有注水,反之则是注水肉。

■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残留

可用以下四种方法

郑州市农委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的专家,向市民介绍了几种去除蔬菜农药残留的方法。

●流动水冲洗法

用清水反复冲洗蔬菜,基本上可清除大部分残留农药。

●碱水浸泡法

先将蔬菜表面的污物洗掉,浸泡到碱水中,一般500毫升水加入碱面5到10克。浸泡5~15分钟,然后用清水冲洗,重复3~5遍即可。

●储存法

蔬菜上的残留农药能够慢慢分解。冬瓜、南瓜等不易腐烂的蔬菜,可以先存放1周再食用。

●热水法

有些蔬菜瓜果可通过热水去除部分残留农药,此方法常用于芹菜、菠菜、青椒、菜花、豆角等,先用清水将食物表面的污物洗去,放入沸水2到5分钟捞出,然后用清水洗1到2遍即可。

■为了健康不要吃野味儿

整天鸡鸭鱼肉,难免有吃腻的时候,一些“美食家”便异想天开,到郊外吃野味儿,过过嘴瘾。

其实,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,崇尚“五谷为养、五畜为益、五果为助、五蔬为充”,食野味儿从来不被认为是饮食文化的主流。

我们现在常吃的食物,都是祖先付出极大代价,经过上千年的不断筛选,反复淘汰,才选出来供我们食用的。当下吃野味儿却成了时尚,蛇、蝗虫、大雁、獾等,竟成了抢手菜。这些餐桌上的“佳肴”并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就上了灶台、上了餐桌,人吃了,很容易生病。

现在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,野生动物深受其害,一些有毒物质在野生动物身上积存下来,人食用这类野生动物无疑会对自身健康形成危害。

另外,许多动物体内存在着病菌或病毒,对食用者形成威胁。2003年的“非典”,专家就怀疑与食用野味儿有关。

野生动物带有各种病菌和寄生虫,即使经过高温,也不能被彻底杀灭。很多人因为吃野味儿感染脑囊虫、肺吸虫、血吸虫等寄生虫病。以蛇和青蛙为例,有些人常喝蛇血和蛇胆酒,而蛇的毒素很多,神经毒素会导致人四肢麻木,血液毒素能使人出血不止,但人们对此知之甚少。

青蛙又叫田鸡,体内有双槽蚴寄生虫,这种寄生虫不易被高温杀死,人吃后,双槽蚴就会在人的眼睛、肾脏周围,腹部、手腕、腿肚等部位安营扎寨。这种寄生虫专门破坏人的细胞,一旦进入眼球,极有可能导致视力减退,甚至造成双目失明。

更为可怕的是,偷猎者多用毒饵猎取野生动物,人们食用后,会有性命之忧。

《要想吃得安全必须掌握知识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